
葛友山律师团队出品
第五章 规范经营
第三十八条【条文原文】
第三十八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者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实现规范治理;依法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民营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准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
【条文解读】
立法背景与目的: 规范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条旨在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法人治理、民主管理、群团组织作用等,并明确其组织形式的法律依据。
条文释义:
a. 第一款:企业内部治理与民主管理:
● "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指建立清晰的股权结构、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以及经理层职责,健全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各项管理规章。
● "规范经营者行为": 对企业高管的权力、责任、行为规范作出明确规定,防止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等问题。
● "强化内部监督": 包括监事会(监事)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
● "实现规范治理": 这是企业内部建设的目标。
● "依法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 "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如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强调社会责任等。现代企业制度通常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b. 第二款: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
● "工会等群团组织": 主要指工会,也可能包括共青团、妇联等组织。
● "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 明确其活动依据。
●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阐述了工会等群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多方面作用,核心是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资和谐。
c. 第三款:组织形式的法律适用:
● 明确民营经济组织常见的公司制、合伙制、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其设立、组织机构、活动准则等分别适用相应的法律。
【相关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对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股东权利、董事监事高管职责、公司治理等有全面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规范合伙企业的设立、事务执行、责任承担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规范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投资人权利义务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规定工会的组织、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建立工会的责任。
●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 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组织制度等有具体规定。
●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实务指南】
a.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建设:
● 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明晰股权结构,规范“三会一层”运作。
● 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依法保障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
b. 支持工会工作:
● 依法保障工会组织的设立和活动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 通过工会组织与职工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c. 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企业在设立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如投资者数量、责任承担方式、管理模式等)选择合适的法律组织形式,并严格遵守相应法律规定。
d.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鼓励企业在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探索融入党的领导、强化社会责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第三十九条【条文原文】
第三十九条 国家推动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推动民营经济组织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预防、发现、治理经营中违法违规等问题。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营造诚信廉洁、守法合规的文化氛围。
【条文解读】
立法背景与目的: 企业内部腐败和不合规行为不仅损害企业自身利益,也可能破坏市场秩序。本条旨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内部廉洁建设和合规管理,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条文释义:
a. 第一款:体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控:
● "推动构建民营经济组织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 国家层面将推动这项工作。
● "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发现和预防腐败、舞弊、违规行为的重要监督机制。
●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识别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 "推动民营经济组织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强调合规是常态。
● "及时预防、发现、治理经营中违法违规等问题": 建立早发现、早处置的机制。
b. 第二款: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
●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 "营造诚信廉洁、守法合规的文化氛围": 将廉洁合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相关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七条禁止商业贿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与企业内部腐败相关的罪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对会计行为规范有要求,是内部审计的基础。
●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
【实务指南】
a. 企业内部反腐败与合规建设:
● 建立健全内部举报、调查、处理机制,明确反腐败政策和纪律处分规定。
● 根据企业规模和风险状况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定期开展审计。
● 对采购、销售、招投标、财务等高风险领域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 制定员工行为准则,加强合规培训。
b. 营造廉洁文化:
● 企业高层应率先垂范,倡导廉洁诚信价值观。
● 通过宣传、培训、案例警示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
c. 与外部监督结合: 企业内部反腐败机制应与外部的司法监督、行政监管形成互补。
d. 商业伙伴合规: 将廉洁合规要求延伸至供应商、经销商等商业伙伴,共同营造良好商业生态。
第四十条【条文原文】
第四十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防止财务造假,并区分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
【条文解读】
立法背景与目的: 财务规范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石,也是防范风险、准确评估经营状况的前提。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容易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的问题。本条旨在强调财务规范和财产分离。
条文释义:
a.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明确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法定依据。
b.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c. "防止财务造假": 严禁虚构交易、伪造凭证、隐瞒收入、虚增利润等财务舞弊行为。
d. "区分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 这是核心要求,即企业的资金往来应与企业主的个人资金往来严格分开,不能公私不分。
e. "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 这是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基本特征,即法人具有独立财产权,企业财产独立于股东(投资者)个人财产。这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明晰法律责任至关重要。
【相关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作出了全面规定。
●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体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与财产混同相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财务规范是依法纳税的基础。
【实务指南】
a. 企业财务制度建设:
●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
● 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或聘请专业代理记账机构。
● 确保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 公私分明:
● 企业主应严格区分企业资金与个人资金,不应随意挪用企业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
● 企业与企业主之间的资金往来应履行规范的借贷或分配程序,并有合法凭据。
c. 防止法律风险:
● 财务造假不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偷税罪等)。
● 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严重混同,可能导致在企业对外负债时,企业主被判承担连带责任(尤其是在一人公司或家族企业中)。
d. 融资与发展: 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吸引外部投资、实现规范化发展和上市的基础。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
本文由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嘉潍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