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小米不退汽车定金的问题引发网上热议。截至3月29日中午12点,小米共接到469例退单及改配需求。定金到底该不该退呢?法官断案讲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笔者在网上也了解搜集了双方的相关证据材料(本文以认可该证据的真实性为前提进行分析),结合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就定金问题做如下分析研讨。
一、现有证据
1、消费者方面的证据
多名消费者投诉,表示28日支付5000元下定小米SU7,第二天取消订单时却发现无法退还定金,而雷军在发布会上承诺过7天内无理由退还定金。
▲ 图1
从网上搜到的投诉区截图(图1)看,相关消费者要求退还定金的原因有:
(1)订单目前处于车辆待生产状态,因为还未生产,故要求退还定金;
(2)不想要了;
(3)小米未事先告知消费者选择配置就是锁单不退款,在未要求消费者签字或二次确定支付的情况下,在消费者选择(浏览?)配置时便锁单不退款。
2、小米方面的证据
小米方面回应称(图2),定金7天内可退。但如果消费者主动锁定配置,则意味着锁单完成,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次修改,此时定金不可退。且在小米汽车APP购车流程中,关于主动锁单不可退,共计三次提示,并在最终锁定配置时直接弹窗提示。
▲ 图2
▲ 图3
从网上搜到的截图(图3-图5)看,小米在消费者支付定金、锁定配置时两次告知锁单后定金不退;且在未锁定配置时仍可取消订单。
▲ 图4
▲ 图5
二、现有情况分析
粗看以上证据,小米与消费者之间已经签订合法有效的定金合同,小米也已履行了告知义务,消费者应当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适用定金罚则,即消费者在不履行合同时定金不退。
从网上信息可以看到,消费者需要经过支付定金、自动(或主动)锁定配置两个步骤完成整个购车流程。根据图4和图5的显示,推测消费者支付定金后、锁定配置前,APP显示“待锁定配置”;消费者支付定金且主动锁定配置后,APP显示“车辆待生产状态”。
图1中第一位消费者的订单处于车辆待生产状态,说明其已经主动锁定配置。根据合同约定,定金不可退。第二位消费者仅表述支付了定金,未明确是否主动锁定配置。根据合同约定,若未主动锁定,因退款申请发生在7天内,故应当退还定金;若已主动锁定,则定金不可退。第三位消费者虽然表示未被告知锁定配置即是锁单不退款,但根据小米的回应,其已充分履行了告知义务。若小米的回应属实,则第三位消费者的定金亦不可退。
但细究整个合同签署、履行过程中的细节,是否真如前述小米汽车定金不可退呢?
1、格式条款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前述消费者与小米签订的定金合同即是典型的格式合同。小米作为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于合同中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即主动锁定配置则定金不可退)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
从图3看,小米在支付定金阶段明确告知主动锁定配置后定金不退。但其对自动锁定的规定标黄突出显示,对于同样甚至更加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主动锁定的规定却并未标黄,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因未足够注意和理解而误操作锁定配置。可见小米存在未采取合理方式进行提示或者说明的嫌疑。
从图4看,小米在待锁定配置阶段仅告知“06天23小时后订单将自动锁定。锁定后车辆配置将无法修改,定金不退。车辆将依据订单锁定时间安排生产”。此告知中,小米在第一句提示订单将于一定时间后自动锁定。第二句即告知锁定后定金不退。联系此两句,极易让消费者理解为仅告知自动锁定导致定金不退。且该告知并未如图3中增加类似“您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的内容,即未明确告知主动锁定配置同样导致定金不退。考虑到消费者与小米对于条款约定和行业规则理解熟悉程度的差异,消费者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己选择配置是在实施主动锁定的行为。因此,在此告知中小米同样存在未采取合理方式进行提示或者说明从而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 图6
▲ 图7
此外,网上还存在一组某消费者下单过程中的截图(图6和图7)。图6告知的是锁定订单后定金不退,图7告知的是“锁定配置后,订单将进入生产状态,无法更改配置”,两图中表述的锁定对象不同,且图7未明确告知定金不退。因此,消费者难以将锁定配置与锁定订单等同起来,且易误解虽锁定配置导致无法更改配置,但不影响7天内退还定金。故从此处看小米的告知也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对比两组不同消费者下单过程中的截图(图3-4和图6-7),图3与图6的区别在于,图3告知的是锁定配置后定金不退,图6告知的是锁定订单后定金不退。如前所述,图6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而图3则修正了该错误。这是否能说明小米发现图6的不足后做了修改?若如此,则更好地证明了小米亦意识到图6的告知不妥。因此,当消费者下单时接收到的是图6-7的告知时,正说明其遭到了小米的误导。
2、虚假宣传
《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八条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发布会系小米推销其汽车的商业广告行为,应当受《广告法》规制。故小米应当对允诺退还定金进行准确、清楚、明白的告知和说明,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能给消费者造成错误认知,或者误导消费者。如图8所示,雷军在发布会上仅告知定金7天内可退,却未明确告知主动锁定配置不退定金的解释和说明,其宣传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
▲ 图8
综上,判断个案中小米汽车定金是否应当退还仍需更多的证据支撑。但平衡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应当是我们处理此类事件的基本原则。商家不能店大欺客,消费者亦不能无理取闹,而应当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只要我们都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重诺守信,就能够共同构建公平和谐的营商环境。
©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