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反不正当竞争合规
1. 内容解读
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被概括为两大类:第一,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演化,如利用互联网开展混淆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第二,特有于互联网领域的,借助技术手段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又称“互联网专条”)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一)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三)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以上规定构建了对于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的界定和规范,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保障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这一框架下,电商企业应当审慎从事各类竞争活动,遵循法律法规,以保持诚信经营,维护行业秩序。
2. 合规指引
电商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尊重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电商企业与其他经营者、消费者以及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公平有序的市场关系。通过加强自我约束,推动电商行业内部和相关领域的公平有序竞争,形成良好的发展预期。这样,既可以为自身和其他经营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也能够为整个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市场竞争在互联网领域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大数据领域的涌现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因此,互联网行业的经营者在设计和推出任何数字产品或服务之前,必须充分研究其商业模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确保其权益的合法得到保障。
在使用数据或开发数据产品时,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竞争秩序、对其他经营者的影响、消费者权益、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认的商业道德等多个因素。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是否会导致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无法正常使用;其次,是否会影响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的下载、安装或卸载过程;第三,是否会不合理增加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第四,是否会不合理地减少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或访问量;第五,是否会导致消费者体验的不合理下降或者其他利益受到不合理的损害;第六,行为实施的频次以及持续时间;第七,行为影响的地域和时间范围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查和自律,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合规制度。
(七) 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合规
1. 内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中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例如消费者在A公司购买产品使用后受到损伤,则需要消费者证明损害结果与操作行为不当或产品质量欠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若不能证明,应当由消费者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上述条款得知,电商企业需销售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否则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 合规指引
首先,电商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应明确区分自营与非自营销售,并根据不同性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针对自营产品,无论是涉及产品质量还是消费者人身损害,其直接责任应由平台方或标识为自营的实际销售者负责。为确保透明度,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商品或店铺应清楚区分自营与非自营,并提供非自营店铺的真实销售者主体信息。在非自营销售中,平台方仅对过失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电商企业可以设立质检部门,强化产品质量控制。此外,为防止电商企业质检部门或负责人员的疏忽造成质量问题产品的流通,导致消费者受损并需赔偿,建议在公司制度中明确相关制度与处罚措施。这将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失误风险。
再次,针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商平台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监督机制,对商家的产品、服务质量进行实地检测,公正评估并监管质量问题。这将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电商平台销售相关产品、服务的信任,提升消费者信心。另一方面,电商企业需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问题,应及时召回产品、与消费者沟通并进行赔偿,以防问题扩大影响。
最后,在与厂家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以确保在发生质量纠纷时能够追偿。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
本文由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嘉潍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