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维所为拉近与律师距离,特推出《嘉维访谈》系列栏目,让我们一同来了解每位律师背后的故事。
音乐家、心理咨询师、律师,都是他的身份。多重职业、多重身份,使得他成为一位兼具行业专家和法律专家特性的交叉型律师,以多类法律诉讼技巧、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他就是本期访谈嘉宾——乔小思律师。
问答
Q
乔律师您好!采访前,我们得知您是一位“交叉型”律师。请问法律行业外的人该如何理解“交叉型律师”这一职业概念?
乔小思律师:
这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类法律诉讼技巧,为当事人解决重大争议的律师。它在司法实践中凸显的是法律上的多类交叉运用,和对跨界专业以及跨界知识上的有效掌握。
Q
采访前,我们得知您最早受的高等教育是音乐专业,在学生时期,您的作品曾获得两次部级奖项,甚至还曾担任过央视晚会的音乐总监。您当年的艺术学习和艺术成就与您成长为“交叉型律师”之间有没有联系?
乔小思律师:
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就广义而言,法律的终极目标是让社会呈现美好,让大众享受美好,请注意,法律本身就极具社会审美的美学意义;就狭义而言,比如音乐艺术,讲究律动,律动影响甚至带动听者的情绪,一个律师在法庭辩论时,如果他了解、并能有效掌握辩论节奏及其律动效果,这就不会使自己陷于被动。诉讼中,与音乐中的很多理论是不谋而合的,比如诉讼有其特定的步骤程序,同时,也有诉讼的节奏和规律,民事诉讼有其特定的诉讼步骤与程序,刑事诉讼也有其不一样的诉讼步骤与程序,这与音乐中的和声进行、曲式结构、节奏型连接等知识的逻辑不谋而合。当然,我最初上大学选择学习音乐不是为了将来当律师,当时只是想到“音乐能帮助人的灵魂自由地表达和表达自由!”
Q
听说您又非常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并且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行业跨度感觉很大。是什么原因驱使的?是对灵魂的自由表达不再感兴趣了?
乔小思律师:
不是对灵魂的自由表达不再感兴趣了,而是关注的更深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各阶层接触的增多,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人生总难杜绝忧思或忧情对自我的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深刻的,也是不能单靠音乐来彻底释然的。我想,或许心理学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一个懂艺术且有一定审美知识的心理咨询师,一定能给心理疾病患者带去更多的慰藉,更有利于为心理失衡者还以他本应有的人文尊严。
Q
是不是后来又意识到将心理学付之于法律实践,特别是做律师专业会更增加人文关怀的强度?
乔小思律师:
是的!法律上有很多知识与规则,都源于心理学,比如《法理学》中的演绎推理三段论,即大小前提与结论,这个逻辑推理就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推理”,与心理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同出一辙。另外,掌握心理学,有利于一个律师能比较准确的理解双方当事人的真实心理诉求,这对于解决法律纠纷至关重要!
Q
从音乐家到律师,表面上只是跨界,但实质上是在升华。您从最初的希望灵魂自由地表达,升华到关注人灵魂的慰藉,再从个体生命的灵魂慰藉,升华到具有整个社会人文价值的法律介入,在这样的职业轨迹中,我们既看到了一种情怀的引导,也看到了一种勤学的毅力支撑。那么是怎样的机缘使您加盟嘉维律师事务所的?
乔小思律师:
选择律所,是一个律师职业生涯很重要的一步,我所期待的律所平台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朝气、亲和、博学、人性。
在一次参加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的律师文化活动时,经市律协领导推荐,我有幸了解到嘉维律师事务所,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体验,我觉得嘉维律师事务所完全符合我的期待,于是就来了,事实证明,这次我又蒙上天的眷顾——来对了!
Q
经过这些年的职业历练,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乔小思律师:
律师的素质要求应该是一个复合型人才,需要力求知识的广博、需要勇于跨界且善于跨界的智慧,需要对法律的谦卑,也需要有普世的情怀。当你将任何一位当事人放在法律语境中来审视时,要先问问自己——你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资本来支撑对他的对与错、是与非做出公正的判断?我觉得这是一个律师要时常鞭策自己的心里话,也只有让这句心里话时常的叩问自己的心灵,你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升华、不断地成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乔小思
嘉维律师事务所
律师
业务领域
争议解决与诉讼
扫码直通官网简历
©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