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自行车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市场销量持续攀升。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背后,电动自行车经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非法改装屡禁不止、电池安全隐患重重……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嘉潍律师事务所监委会主任、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理事葛友山律师接受北京交通广播采访,就电动自行车经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消费者需求出发 规范经营行为
在位于新街口附近的一家电动车销售门店,店内待售车辆摆放整齐,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库存车辆的安全状况。随着暑期临近和国家补贴措施落地,近期北京电动自行车销量稳步增长,来店里看车选车的市民络绎不绝。
两位顾客表示,自己买车的主要关注点就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一位顾客说,这个门店从外头一看就要比较正规,关注的细节就是介绍这车的时候比较全面,售后也会更放心一点。另一位顾客说,关注点首先肯定是品牌,车长什么样子,它能用几年,价格肯定是一方面,还有质量问题保修年限等方面。
目前,全市有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2200多家。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严格落实质量和服务主体责任,行业协会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了《电动自行车经营门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
电动自行车经营门店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协会官网
守住安全底线 维护消费者权益
尽管大部分门店能够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部分经销商铤而走险,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整车和电池产品,给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部分门店销售的电动车蓄电池违规堆放/来自网络
以非法改装为例,新国标规定电动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破解系统的电动车超速行驶,成为交通安全威胁。
除了非法改装,电动车电池安全也备受关注。近年来,因电池质量和违规充电造成的火灾频繁发生。即将实施的《电动自行车经营门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也对电池安全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标准中有关门店消防安全的规定/协会官网
标准中有关车用电池存放要求的规定/协会官网
形成合力 严把入市第一关
这份团体标准提出,生产企业要建立销售管控及售后服务体系,对代理商和经营门店进行定期检查与培训。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来自网络
标准强调,电动车厂家和销售门店要公示投诉渠道,48小时内响应处理消费者投诉,并向消费者普及安全使用知识。其实,一些不文明骑行乱象长期存在,也是因为销售者和消费者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葛友山律师表示,其实经销商可以在他的销售场地,提供安全使用视频,包括一些图文指南和重点说明,包括充电规范、禁止改装的这些内容,向消费者进行说明。葛律师也建议在门店设立安全教育角,定期开展一些公益培训,使大家有这种安全意识;同时加强投诉与责任追溯机制的建设,对于因销售不合格产品导致事故的经销商,应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规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那些看似严格的指南和标准,是无数成功经验的总结。把好入市第一关,规范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行为,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售后服务,才能让每一辆电动车,成为便利交通最具活力的细胞和百姓可以信赖的出行工具。
©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