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7月4日拼多多购物平台上一家名为“力欧高宠物食品”的商铺,对外宣传售卖女童肉,受到网友的关注,普遍引起大众的不适。拼多多不久表示,已经第一时间下架并永久关闭涉事店铺并联系警方进行调查。拼多多又称,该店铺铺主为杜某,28岁,店铺系自主注册,历史实际真实成交记录为零,该店铺所上传血腥照片。来源于网上一条视频,确认系店主截图后进行二次P图片而成……云云
(图片引自网络)
拼多多并没有承认自己作为平台的监管失职,更没有表态自己愿意承担如何的责任,拼多多强调涉事店铺历史实际真实成交记录为零,但是对于消费者可以看到成交11单,拼多多没有做出解释。对于上述新闻报道信息,本律师最突出的感受的是网店宣传的荒诞、恶意和拼多多平台的危机公关的积极性,甩锅的老练,面临官方追责的媚态。从法律上来分析,拼多多可能面临如下法律责任。
店铺店主杜某和拼多多平台的行为,均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拼多多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FORM 20-F年报显示,2021年拼多多总营收为939.49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38亿元人民币。[i]这近千亿级的营收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消费者的贡献。拼多多平台在中国大陆消费者中已经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拼多多平台出现售卖女童肉的宣传(涉及暴力、血腥、色情),已经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受众面积极度广泛,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本次事件中,即使查实涉事店铺历史实际真实成交记录为零,如此宣传得以对公众传播,危害后果就已经产生,并且影响恶劣,对于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至于诉讼的程序问题,本律师建议采取公益诉讼的思路,起诉拼多多平台索赔。
在拼多多上开店的程序并不复杂,拼多多开店需要2000元,固定费用只有前期的店铺保证金。费用将根据商店类型和主营类目确定。个人店2000元,企业店1000元。当商家退出拼多多平台时,店铺保证金将在退出后退还给商家。拼多多开店流程步骤是怎样的?(1)首先,通过PC端浏览器进入拼多多官网;(2)然后点击拼多多官方首页最上方的【商家入驻】进入到拼多多开店注册页面…[ii]
拼多多在成立早期,给公众屡屡售卖假货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售假的坏形象逐渐有改善,但是像很多电商平台一样,拼多多平台店铺也存在刷单炒信,虚假成交记录哄骗消费者[iii]。在这次事件中,“力欧高宠物食品”商铺显示成单11单,拼多多强调店铺历史实际真实成交记录为零,这也不证自明刷单炒信,虚假成交记录的存在。
收了店铺的保证金,对于刷单炒信,虚假成交记录,对于店铺售卖假货,非法宣传,拼多多平台就有法律上义务去监管,监管不利,出了事故就有监管失职的责任。
网络购物平台,特别是拼多多这样千亿元体量的平台,利用者互联网这一利器,受众及其广大,平台盈利丰厚,理所应当平台也必须承担相当的义务。这次事件并不是某些少数人所说的所谓“危言耸听,不必小题大做”,这些人或许是拼多多的利益相关者,或者是一些无知者。所有有正常认知的人都知道,如果违法成本太低,社会将付出如何巨大的代价。以往“三鹿奶粉”、“瘦肉精”等等教训已经充分证明了,如果违法成本太低,人性的劣根性为了逐利,将会视此违法行为当成捷径,类似的行为会压不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盛行。
[i]拼多多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营收939.5亿元,净利润138亿元 (baidu.com)
[ii]拼多多开店费用成本是多少?开店流程步骤是什么?(baidu.com)
[iii]刷单炒信,罚!多家企业因拼多多改销量10w+被查|违法_网易订阅 (163.com)
“
声明:
本文由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嘉维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李光 律师
liguang@javy-lawyers.com
李光律师的业务领域主要为:刑事辩护与代理、争议解决与诉讼、知识产权、房地产。
李光律师的部分客户:北京松兰饮片有限公司、河北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旭美时尚广告设计有限公司等。
扫码直通官网简历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以下“栏目名称”阅读
©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8018264号-1